第82章(1 / 3)

加入书签

“谢圣上。”

“起来吧。”女帝抬手一扬,见九九等起身,又道:“朕累了,回宫。”

下了册封大典,九九着实是累得不轻,刚刚那跪不住站不稳得也不是完全是装样子。边往宫外行,跟几个大臣擦身,九九也不免得客套几句,又耽误了不少时间才挪到宫外。

正要上马车回公主府,偶听一旁有人议论,“这太安辅王舍权著书还需思量,可那太央公主又得宠爱又有上官家兵权加持,却跑去舞文弄墨搞些酸诗不知是何意啊,谁不知上官家虽握军权,可朝内力量实在是单薄,那太央公主为何不趁此留在女帝身侧多为上官家结些亲好,难道她真是做了公主,便想着脱离上官家?”

另一人回道:“你没看那公主身子虚弱,一个册封大典就折腾得体虚面苍,她一个女人还能折腾出什么来?搞些舞文弄墨得又省事又得女帝欢心,她这是走得一步好棋啊。”

众臣工都屏住呼吸瞧着这跪在大殿中央得太央公主,合计着她这又要玩什么花样,这刚封的辅王都说不玩活了,这太央公主一介女流还能凑个热闹再玩出花来?

九九一副低眉顺目的模样,经久也不吭声,跪地得姿势有些不稳,东摇摇西晃晃一副摇摇欲坠得模样。挺着一张惨白得脸,喘气看着都有些费劲,这是要晕?

女帝身后得小太监,瞅瞅女帝,心里估摸着这一套繁文缛节下来,公主可能是吃不消了。

女帝却未动,看着殿下得九九,心里也是算计着看这九九到底是要玩什么花样。

尚公公上前凑了凑,轻语道:“看公主脸色有些过白,奴才估摸着不像是装佯。”

“也是,也是,女帝刚登基不久,正需要有人来歌功颂德深入民心,这太央公主太会讨巧了。”又摇头满脸得悔叹,“我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

另一人揶揄道:“哼,咱要早想到,也早就升官封爵了。”

九九把他们所说的话收入耳中便坐进了马车,随手放下了车帘,吩咐车夫回公主府。他们既然这么想,看来自己的目的是达到了,在大殿上装出一副苍白无力的样子,目的就是告诉女帝和文臣武将,她只是一个女人,而且还不是很强势的一个女人,她没什么大志愿,上不了朝堂干不了正事,她能做的就是搞些风花雪月的文艺之事。

让所有人都认为她不过是一个趁机邀宠得公主而已。让各方势力都把心放肚子里,她折腾不出什么大事,不可能在朝上兴风作浪,也抢不了谁都权,就足够了。

马车与马车比邻而过,似是从后面追上来,又不再抢先,九九下意识得掀开车帘,那厢也正好掀帘看过来。

九九装了半天样子才缓缓开口,语气坚中带虚,“启禀圣上,太安辅王说得好,朝堂之上不乏廉政护国的臣工,太央虽身为女子,却也不能身居闺中,坐享圣上与诸位大臣鞠躬尽瘁保得的太平盛世,所以太央既然已是大昭唯一得长公主,是也想为大昭做些实事。”

“哦?说来听听。”女帝一挑眉毛,唇角微动。

“如今大昭朝内风调雨顺,子民富足,太安辅王既然是想著书立作,那太央虽然只是一介女子,不能参政与朝堂,不如就大开公主府,招揽些文人墨客,每日吟诗作对,歌颂昭和皇帝之功德美名,唱大昭万里河山之绚丽,让大昭子民不但更加爱护大昭,更能丰富其文化修德。”

九九手掌朝上再叩首,“求母帝奏准。”还不忘又晃了晃,一副你不应承我就晕死在你眼前的架势。

殿上崔氏沉思片刻,忽如春风满面,笑道:“到底是女儿家,心细如发,如今我大昭虽稳定富足,可大昭子民却缺乏精神食粮,著书需耗时数年,又不能做到每人都得以学习,不如诗歌可随性而作,传颂得也快,这事就交给太央你去做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