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四大炮台(3 / 6)

加入书签

纳入各地财务科的粮食,会和其他纳入国库里的物资区分开来,并移交给储粮司进行储存或贩卖或用于俸禄发放。

众多的粮食被集中到各个县城里后,其中部分会在当地里贩卖,以供应当地非农业人口。

还有部分则是会调运到外地缺粮的地方,比如说非农业人口更多的府城、省城等,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了。

还有部分,则是会在各地官方仓库里储备起来,充当战略储备粮食,用以灾荒或其他需求的紧急粮食需求,并且这些粮食按照规定每年都会进行新粮换旧粮的替换。

最后还有一部分运输比较便利,尤其是靠近长江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粮食往往会被集中起来到沿江码头仓库,然后被进一步船运到各地,不管是充当军粮,还是用于赈济粮食,又或者是供应外省城市等等。

大楚帝国不仅仅在吴淞江修炮台的时候这么干,其实在其他地方进行其他一些大规模,会在农闲的时候大规模招募农村里的空闲青壮进行施工,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农闲时期的青壮们一条打零工填饱肚子,以便给家里节省一些口粮。

哪怕是平日里,也会有一些活不下去的青壮来干活。

因为人力成本很低,因此大楚帝国建设四大炮台的时候,花出去的工钱没多少,倒是供应这些工人们吃的粮食稍微麻烦一些,这个麻烦并不是说没有粮食,而是运输粮食比较麻烦。

单纯粮食的话,这点对于控制了长江流域重要产粮区的大楚帝国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

自从占据楚北之后,大楚帝国官方就没缺过粮食。

粮食在征收再到储粮司的运输管理,都是有着一整套完善的流程。

然而即便如此,粮食的运输成本也不小,尤其是河运不便利的地方,粮食根本就没办法大规模外运。

成本太高昂了!

楚北、楚南、江西赣北赣中、江南、浙北。

看看大楚帝国占据的这些地方吧,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鱼米之乡。

只是这些粮食都是分散在各地的,大楚帝国通过税收的方式,让民众自行把税粮挑运到镇上的税务所。

当地税务所把征收上来的粮食会当场移交给财务科纳入国库管辖,并按照官方的粮食收购价折价记账。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征收农业税的时候,是征收实物税,但是统计的时候却是以银两为单位进行统计的缘故就是在这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