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铸币(4 / 6)

加入书签

比如汉朝,根据统计,真正的官员才八千多,这么点人就算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也无法管理好整个大汉朝。

但是汉朝的官吏加起来,足足十二万多。

赵国官员算上燕地,将近一千,但吏即便不算还没统计的燕地,也有将近一万。

真正帮助国家掌管基层的,靠的就是这些吏,真正能够代表朝廷接触到平民的,也是这些吏。

分封制时期,吏原本是诸侯的家臣或奴仆,辅佐诸侯管理封地。

铸币本身朝廷是能够赚钱的,但如果用来兑换旧币,赵国不仅无法赚钱,还要亏很多钱,虞信也是为了减少赵国的损失。

但这件事是要人来处理的,要人来处理就会出现主观判断,双方判断标准不同,就会有人不满。

甚至底层官吏很有可能会把成色良好的铜板定为劣质铜板,折价给平民,然后按照成色良好的标准禀报给朝廷,自己赚取差价。

这种事情两千多年来屡见不鲜。

最后朝廷和百姓都亏了钱,朝廷还没了民心,还要替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背负骂名。

后来分封制逐渐瓦解,变成郡县制,官成了流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但吏却固定了下来,子承父业,一代代相传,逐渐成为各地的地头蛇。

与其让那些贪官贪了去,还不如把这部分钱分给老百姓。

“我赵国官员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虞信眼神中带有信仰,赵国官员中或许有中饱私囊的,有滥竽充数的,有祸害百姓的,但他敢保证,大部分赵国官员都是带有理想的,不会去,也不屑做这种事。

他去过很多国家,以前赵国或许和这些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年赵国官员变化真的很大,他虞信以和这些人同朝为官而感到荣幸。

“大王不是不相信官员,而是……官员下面还有吏。你能保证官员,能保证吏吗?”蔺相如解围道。

官和吏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阶层,无论是现在各国,还是后来的汉唐宋明,真正的官员都是很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