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燕燕 第122节(2 / 5)

加入书签

祝颜舒参与进来,就像是给杨玉燕上了一圈紧箍咒,她不敢再胡闹耍赖,效率一下子高起来。

而祝颜舒当年是跟俄国女仆学的俄语,对俄语的精深和了解远胜在座的所有人。当杨玉燕拿不准翻译的句子该怎么措词时,她都能马上找到最精确也最能体现原意的说法。

几人一直边聊边译,直到张妈过来喊他们吃晚饭。

祝颜舒抬头才发现于英达不见了,慌道:“怪我怪我,把客人忘了。”

张妈忙说:“于先生是有事先走了,还留了张条子,我看他没生气。”

杨玉燕就像所有以为父母生来就是三十岁的孩子一样,震惊道:“你也译过《安娜》?”

祝颜舒点点头:“怎么没译过?我也学过俄语啊。”

她拿起桌上的书,翻开就念了一段。

杨玉燕忙说:“好啊好啊,我知道你会俄语,那你看吧。喏,这是我先译出来的。”

她把桌上的稿子递过去。

祝颜舒见条子上写的是“有急事需回,还望勿怪,他日必登门致歉。”就相信于英达是真没生气,他还打算再来呢。

便将这条子丢下了。

这边,于英达开着汽车回到了家。他在城西租了个院子住,请了老妈子和丫头,家里装饰得堂皇富丽,有各式西式家具,钢琴唱片机都摆在显眼处。

他的汽车一鸣笛停下,老妈子和丫头就赶紧跑出来迎接。

祝颜舒早就想看了,之前是一直忍着不想给孩子添乱。她拿起来一读就笑了:“哦,你这个译得白话更多。”

杨玉燕好奇的问:“你当时译的是什么样的?”

祝颜舒笑着说:“我当时译的是仿红楼西厢的口吻。”

别说杨玉燕,连苏纯钧都惊讶:“红楼?西厢?”

祝颜舒笑道:“有什么办法?我那时还不流行太白话的东西,我又想把它译成一部好书,特意仿的古书行文。再说红楼已经够白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