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有没有“空城计”(2 / 2)

加入书签

所幸的是这一路蜀军损失并不大,诸葛亮后来问邓芝:“街亭失败后各部兵将都失散了,兵不知将,将不见兵,而箕谷退军时却能做到将不离兵、兵不离将,是什么缘故呢?”邓芝如实回答:“赵将军亲自断后掩护撤退,所有军资装备一点儿都没有丢弃,兵和将也没有分离。”同样是兵败,马谡吓傻了眼而赵云却能镇定从容,这就是老将与新手的区别,这不仅靠胆识,更是身经百战所积攒出来的经验,还有长年累月和将士们之间形成的默契与相互信赖。

赵云军中有不少富余的绢帛,诸葛亮让赵云拿出来分赐给部下,赵云对丞相说:“仗没有打好,还要什么赏赐?所有的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库中,等到冬天发给大家过冬吧!”

作为一座县城,规制有着严格的限制,城池的周长不过十来里,与现在县城的概念完全不同。可以看一下北京西南郊的宛平城,这也是个县城,大体上是古代县城的标准版,该城有四座城门,城中的主要街道其实只有两条,也就是连接四座城门的街道,站在任意一处城墙上都可以把城内的情况一览无余。

古代县城里的常住人口一般也不多,在汉末三国时,即使中原地区超过1万户的都算是大县了,像西县这样的边地小县,人口很难超过5000户,这还是全县的总人口,不是住在县城里的人。诸葛亮撤退时带走了西县1000多户,这大概占了西县全部人口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西县的城池很小,站在城外随便一个制高点上就可以看清城里的一切,不用10万人,只需1万人马就能把它围成铁桶,即使司马懿真的来到城外,诸葛亮并没有施展“空城计”的条件。

而且,这么小的县城里也藏不了多少人,即使司马懿胆小,怕杀进去遇到埋伏,那也肯定会先围起来再说。

事实上,西出祁山的这一路蜀军撤退得还算顺利。

再说另一路蜀军,他们在赵云、邓芝率领下由褒斜道发起佯攻,在箕谷与曹真率领的大军相遇,由于寡不敌众,被魏军打败。

褒斜道是秦岭山中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栈道,两侧有一些溪谷,箕谷是其中之一,今即伐鱼河谷道,因形如簸箕故称“箕谷”。有人考证伐鱼河本名叫伐魏河,因蜀汉经此伐魏而得名,秦人“鱼”“魏”音近,相沿日久讹传为伐鱼河,该河又古称磻溪,相传姜太公垂钓即在此河,今河上建有钓鱼台水库。

箕谷的位置靠近褒斜道南口,附近有蜀军的重要军需仓库赤岸,如果从褒斜道出击曹魏,赤岸是最近的后勤补给基地,所以赵云开始让邓芝守住赤岸,自己由箕谷北上,深入褒斜道深处。

这一段栈道有近百里,非常险峻,一端悬于崖壁之上,一端凌空,栈道之下全靠立柱支撑。登过华山的人应该有体会,站在这种凌空栈道之上,有恐高症的人一定吓得不敢动弹。

赵云本来只是佯攻,任务是吸引曹真大军的注意力,让他不得不在褒斜道的北口重兵驻防。没想到曹真主动出击,沿着褒斜道杀了进来,赵云兵力有限,不敢在秦岭山中与魏军过多纠缠,于是后退。

蜀军退、魏军追,在褒斜道里一直追到了箕谷。再往前就是汉中盆地,如果曹真追出来,汉中就保不住了。危急关头赵云下令把栈道烧了,魏军无法前进,只得退去。火烧栈道虽然保住了汉中,却使蜀汉蒙受了巨大损失,因为如果今后再想从褒斜道出击,必须先修好这条栈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