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建设新港(3 / 6)

加入书签

下一步,就需要用从山上取来的石板铺砌,形成坚实耐用的码头广场。

规划中一千多米长的大堤,底层基础已经修筑了400多米,这部分泥土回填,只露出小腿那么高的石砌大堤。

剩下的还在浇灌基础,大概再有两个多月时间,这些基础将会全面成型。

站在岸边

可以看到两排大木头向海中延伸,宽约6米多,长约70多米,全都是50公分直径的笔直木料,一头削尖埋入海滩里。

从山岩上取下来的大块石头,若是过大,还会用铁锤或者铁钎劈开,然后用牛车输送到海堤工地,一块又一块的垒砌起来。

海堤工地下挖了2.5米深,2米2宽,底层用石粉和碎石夯实,放置竹笼,再将大块的岩石推下去,然后用混合灰勾兑成一体,达到混凝土的坚实效果。

铁丝编织的竹笼,在里面就相当于钢筋的作用,凝结后将岩石砌筑的堤坝形成一体。

所谓的混合灰,就是土灰和洋灰用2:1的比例掺合起来使用。

这是经过实验得出的效果,不同比例的土灰和洋灰掺合起来,2:1使用基本上不降低多少凝结强度。

距离海防大堤70多米,是落大潮时最远的海水线。

每一根木料都深入沙滩4米多,相互间用卯榫结构紧密连接在一起,顶面用一尺厚的木板铺砌,形成一条长长的木制栈桥。

在栈桥的最前端

有十数根正在施工的木枓,这些一头削尖的木料插在海水中,木料上还系着几根绳索固定,避免其倾倒下来。

土灰主要是火山灰,燃烧后磨成粉的贝壳粉,石子,石灰加上煮熟后的糯米水制成,砌筑的效果也非常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凝结太慢,在泗水这样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也需要十多日才能凝结到最高强度。

加入洋灰之后,三日即可。

冯国辉带着手下人在施工现场视察,这里码头上的大片土地已经平整过,有一小部分垫上了火山灰,石粉和碎石子。

用老牛拖拽着数百斤重的石碾子,反复碾压,形成平整板结的广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