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2 / 3)

加入书签

鲁善工闭上眼睛,用心把玩着玉牌,手指能感觉到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细节,简单地说就是在紧挨着阳文附近的地子呈磨砂状,糙如磨砂玻璃,这就是传说中的“磨地子”。

在明中晚期的玉雕中,可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玉器一般加工较粗犷,有浮雕图案时地子磨得不够平整,后人诟之以粗大明。

而南派的制玉则多玲珑奇巧,陆子冈是南派的代表,传说磨地子工艺为他所创。

由于磨地子的存在,即便是薄意浅浮雕形式,也显得图案立体感极强,隔一段距离看其图案也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如果用放大镜观看,应该能看见状如虫蚀,似用针尖点凿成,与工艺中的影雕效果颇有类似之处,而与常规玉雕中的砣轮碾磨或钻琢而成的地子截然不同。

古人将水料的采集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为真,其实是每年8月份当地民众沿河采拾被冰水冲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盘,重达千公斤者是为罕见。

玉器的造型与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不同,立体的少,平面的多。在立体玉器中,浑圆的球体极为少见,而大多是扁体或较矮的,这是由于子玉的料胎形状决定的。

按照古代琢玉流程,第1-3道是学徒工做,4-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

根据《太仓州志》: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冈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的玉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一枚价值五六十金。

别人治玉用砂碾,子冈治玉用刀雕刻。徐渭在《咏水仙簪》诗中也有相同的说法: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冈。”

诗中的昆吾刀,传说是陆子冈雕玉的用刀。

以前只听说陆子冈的手艺,今天终于有实物在手,鲁善工虽然没有涉及玉雕领域,但一理通百理明,能看出很多细节。

民间传说陆子冈非上好的白玉不雕,其实不然,故宫有件的清宫旧藏,在扭里藏有暗款的子冈制青玉杯,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个杯就应该是白玉杯而不是青玉杯。

子冈牌虽小,但对材质要求很高,不能象做圆雕那样根据原始玉料的情况进行设计,对材质不好的地方安排剔除或采用巧雕,子冈牌要求整块牌子尽量做到质地、色泽等一致,因此做子冈牌是很费料。按照当时玉料的珍贵程度,用上好白玉制作子冈牌的确是很奢侈的事情。

磨地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