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百里挑一的丝(3 / 7)

加入书签

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欢花上五六年攒够了芯部的丝线后,织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侧、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们揉在一起来捻,这样出来的丝线有的地方粗一点,有的地方细一点,织出来的布也很有趣,芭蕉所特有的并不只是结实,重要的是它的手感。

丝线存够了就要染了。我们都是在芭蕉田的周围找染料。到山里去现在还能找到过去人们常用做染料的东西。我居住的八重山一带最多的树要数橡树和米储树,它们的皮就是很好的染料。把剥下的橡树皮放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然后放一把田里的泥来媒染就能变成乌黑的颜色。泥巴就是媒染剂,是含铁的。用石灰媒染的时候就用珊瑚礁。但是,最多的时候还是用灰汁,树木的灰计,而且灰计也能出来不少颜色。有灰色的,黑色的,其中数茶色系的最多。在石垣岛、西表岛上自生自灭着一种植物的根,我们叫它蔻娄,是野猪最喜爱的食物,而且越是野猪喜欢吃的季节它才越是出好颜色的时候,野猪是吃它根部的大芋头,我们也把芋头削成块儿在锅里煮,能煮出很好看的颜色。

另外,出茶色最好的要数黑芦邑(冲绳方言音译。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学名:kandelia candel )了,它的茎和皮都能出好颜色。黄色,被称为琉球王朝的颜色。

芜库邑(冲绳方言音译。学名:garcinia subelliptica )是最好的黄色,一般是用它的皮,时候赶得好的话,树枝、树叶也可以用。

如果你注意一下颜色就能发现拉丝的时候是由白色慢慢地变成谈粉色。颜色是一个交叉点,可以决定横线和竖线。

决定横线和竖线的时候,一定是将最容易撕开的部分用做竖线。有时候,一等丝干了就上机,也有的时候先要把这些丝放在锅里,用树灰熬的汁来煎煮。当然,所用的树灰可不是什么树的都可以,要用我们冲绳当地的两种叫做油那(学名:hibiscustiliaceus )和嘎玖玛(ficusretusa )的树,这两种树的质地很坚硬,而且它们的灰是白白的,用这样的灰对丝的颜色影响很大。

有透明感的丝才算是好丝。上面附着的一些不纯的东西经过煎煮以后都脱落了。

织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丝还可以拉得更细。但是如果晒干了以后就不太容易拉了,所以,这个操作应该是在水中进行的。把它们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小手指的指甲拉,用左手的小拇指压着,手在这儿都变成了道具。

把芭蕉裁断成150 公分长,是因为这个长度拉起丝来比较方便。据冲绳民谣记载,过去有一种“20支”的技法,就是织一公分长的布要用20根的丝,那样的布织出来是很细很细的,但是要有相当的技术。现在充其量也就用14根丝左右。

你们不用担心这样一折腾树会死掉,我们当然有不伤害树的里皮和树枝的技巧。

而且也不是整棵的树都挖出来。此外,我们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长在自己作坊周围的树,而且也都是很小心翼翼的。

调煮染料时,用的水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会不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植物交替着成熟。像我们这样从事编织的人总是会合著季节作一个像日历一样的采丝计划。什么季节采什么丝。春天到了,桑叶郁郁葱葱的时候就采蚕丝;到了四、五月份,就采麻;冬天呢,就采芭蕉。我用的丝线种类,除了芭蕉就是麻和绢丝了。最近我在尝试着用踉芭蕉的手感和光艳很接近的生绢来织东西。

芭蕉布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织法,只是因为这些丝线很容易断,又加上受不了干燥,所以,即便是在夏天房间里也不能开空调。丝线需要一定的湿度,我们在织布的时候都要喷一些水雾,让丝线含些水分。从这一点,西表这个高湿度的地方是很合适的。这也正是芭蕉布在其他地区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吧。再怎么强调“大和文化”,它也难在本土(指本州岛)生根延续。包括用来做衣服的芭蕉布,也是因为适合了冲绳这里的风土人们才会穿。

100 根芭蕉的茎出一匹布的丝

在冲绳当地,凡是有芭蕉的地方都有一种放丝线的筐,而且,这个筐的大小正好够放织一匹布的线。把织布用的丝线连接在一起可不是靠系扣儿的方法,线和线之间是捻在一起的,这可是需要点儿技巧的,要利用手指指纹部位凹凸的地方来捻。

在岛上,有些老婆婆边聊天或边看电视就把丝线捻上了。

冲绳本岛有个叫喜如嘉的地方,那里也是芭蕉布的产地,但是那里的丝线一般都是打结节的,这样一来织出来的布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的小球球,倒也成了一种特征,所以,看布的织法还能分辨出它是哪个地区产的。

织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茎的芯部,就要用约100 根的芭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