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设计一个DSI进气道练练手(3 / 6)

加入书签

“我们来用两种方法分别算一遍好了。”

他准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演示一下:

“我们先假定进口激波形状是二次曲线z=-ax^2+b(a>0)。”

常浩南直接在纸上写了一个二次函数。

“呃……常主任,激波形状竟然这么简……”

总之也还处在设计的摸索阶段。

结果到你这,已经总结出来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不说,竟然还包括了两种解法?

简直没天理了……

“没错,第二种,相比于生成体法更加精确,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预先假定一个几何体,而是直接给出描述乘波体出口激波形状的曲线,把这段曲线分割成无数个细小圆弧,每一段圆弧可以认为是激波曲线的一部分,而产生该段激波的圆锥就是密切锥,过密切锥轴线并且和圆弧正交的平面叫做密切面……”

“……”

趁着常浩南低头写字的功夫,林同鑫本来想问一句为什么激波曲线会是这样简单的形式。

但话才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因为常浩南在纸上写下了第二个函数。

“在激波曲线的每一段圆弧上求得对应的密切锥,最后通过定义前缘曲线追踪获得一系列流线,组合起来之后便构成了DSI进气道凸包的下表面。”

“这种设计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满足各种流量大小、各种进气口几何形状的要求,也就是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激波曲线适应任何发动机,而无需让发动机迁就进气道,最终产品的性能自然也会更好。”

讲到这里,常浩南回过头,看到了两双淳朴的眼睛。

显然,刚刚的思维跳跃性似乎有点大了。

数学理论功底一般的工程人员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其中的原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