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节 先灵神识(2 / 3)

加入书签

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两亿年前的人形化石,经鉴定更像是一种食肉恐龙!更为蹊跷的是,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他们的脊椎骨突出体外达十几公分,类似于南极发现的两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被称作为“恐龙人”。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脊椎灵长类动物的四肢都着地,这样分散了脊椎的压力,这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是合理的。而人却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人的脊椎所承受的压力过分集中,反而不如四肢行走的脊椎动物合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不合理的进化呢?它是进化还是退化,抑或是人工技术干预的结果?按一般观念认为,人类手脚的分离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当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古猿赶出丛林,古猿不得不用前肢去挖掘植物的根茎,从而使前肢进化为手臂。

然而,考古发现蓝田人及山顶洞人等古人,都生活在植物茂密的山区,而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用四肢行动远比用后肢行动更安全有利,又怎会发生手脚分离的演化呢?

再者,用血浆蛋白分子差异程度的测定,发现人与现在的大猿、黑猿最为接近,大约在4000万年以前,人与大猿、黑猿分手。但奇怪的是经过400o万年漫长的岁月,大猿和黑猿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它永远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照目前的进化程度看,它再过4000万年甚至万年也不会进化成智人和现代人,那为什么在地球上唯有人类的进化如此迅速呢?

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者不能破解的谜案。现在世界上基本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这四种人应该是由四种猿分别进化而来。然而,进化论者又断言,从猿进化到人是自然的偶然现象,地球上只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所以它不可能普遍适应灵长类的进化模式,这本身不是很矛盾的吗?既然已经至少有四种猿可以进化成人,那么为什么经过几百万年其它所有猿类依然是猿,丝毫没有进化成人的趋势呢?

而即便能够达到这样的宇宙速度,和能够真正实现脱离,还有有很远的距离,这是真正很远很远的距离:

一年有60*60*24*365=约3千万秒,一光年约有9万亿公里。

如果达不到光速,即使以第四宇宙速度120km/s飞行,一年只能飞40亿公里。

而太阳系直径约3000亿公里,约1/30光年。也就是说,要飞出太阳系(不是被太阳吸附的九大行星内系),需要约40年。

而银河系直径约12万光年,若仅以第四宇宙速度飞行,约需1500万年。即便以第七宇宙速度飞行,也需要6万年。

类似的,还有太多太多的疑问:

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星际联合舰队,会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母舰舰长和舰队总司令。因为世界上近百年来航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言枫创立的先灵派科学基础。作为微星历史上最伟大的天体异灵科学家,他对地球近代的物理天文科学,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言枫很小的时候,成功地将自己的语文成绩,从班里倒数一二,提升到了前几名。通过这件事,不仅让他意识到了人自身的潜力无穷,更使其增加了信心,对很多以前不敢深究不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困惑,开始敢于去思考和探索,甚至敢于去挑战。

在父亲言羽的引导下,他从一开始非常厌恶语文,到后来也喜爱上了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并且也开始研究世界各国的语言体系,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科学领域,都广有涉猎

在这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言枫发现,生物学上传统的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有太多的疑点和漏洞,必然是谬误的。

比如人是如何向新人飞跃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变化的呢?为什么考古始终缺少中间类型的化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