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节 人初性本善(3 / 4)

加入书签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

言羽觉得,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因为生存压力,因为竞争,因为好吃的糖、冰糕、玩具、钱物,慢慢地迷失了本性,特别是小孩子,其实都很单纯,如果受到一些不好的批评式教育的误导,就会误以为自己很差很坏,反而容易自暴自弃不断为恶,相反通过正向的鼓励和激励,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就会有机步,就有机会得到回报,不断鼓励和奖励他们的进步,就能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所以他的语文成绩,可以从小学刚开始的倒数一二名,到小学毕业时名列前茅总成绩还拿了全校第一。

又比如有很多好东西,像糖、像书、像钱,真想要啊,但是只要一回想起妈妈讲过的话和妈妈殷切的眼神,就能忍住不偷。

还有,郑老师也经常鼓励他,说他作文写得好,有语言天赋,而且会写诗,他就对诗词歌赋感兴趣,慢慢的也就真的能把诗写好。

到了初中,言羽读了二十四史,又花了整整六个月细读四书五经,才觉得很多古文言文真是写得太好了。可惜却被一些捧上神坛的政治家,为了自己的政治造神需要,竟然搞一些惨绝人寰灭绝人伦的政治运动,更污蔑“四书五经皆为糟粕”,真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千百年后,不过白白让人耻笑罢了。

而受其迫害,中国现代著名文人很少有善终的,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等。

李海,个子好大,不知道是家里没人照顾还是什么,经常衣服裤子都不合身。

不知道是衣服短了还是什么,每次蹲着的时候衣服和裤子之间,总是露出后腰一大截光肉和鲜艳的内裤出来。

有一次,他猛地下蹲的时候,运动裤一下子崩裂了,崩得好开,后面露出内裤和屁股上的肉来,被大家笑惨了。

可笑的是,有一些政治文人,比如有一位臭名昭著的所谓文人,解放前与鲁迅打笔仗,解放后又以鲁迅的战友自居,写出一堆垃圾作品,动不动就是“红旗遍宇宙”的弱智口号,只为讨好神坛上的政治家专写一些马屁文学,因为善于钻营,溜须拍马,反而在历史的文化浩劫中安然无恙。

不过那些言羽的爸爸妈妈曾经手拿小红本高声朗诵的垃圾作品,百年之后,却再没有人记得,而被污蔑为糟粕的古代经典,却亘古流传,流芳百世。

其实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什么歌功颂德的革命诗篇能比那些古典之作更深入人性,入木三分,言简意赅,意义深远。

比如言羽读到《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一句,顿时让言羽有茅塞顿开之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