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苏轼(2 / 3)

加入书签

宋神宗看着这个平时让他头疼的臣子,有些好奇天幕会怎么评价他。

不过看见天幕的时候,宋神宗无语的说:“苏轼,你怎么和谁都能并称啊?而且哪都插一脚,累不累?“

苏轼腼腆一笑,说:“微臣觉得也就一般般吧。”

苏辙捂脸,我的亲哥哎,你看看这些大臣的脸色吧,能不能收敛一点儿啊。

而其他皇帝看着这样全能的臣子,眼里只有两个字,想要!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SC省MS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这么好的大臣,给他啊,他不嫌弃,肯定好好把握啊。

苏玥说:“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卷”的一次科举考试,是北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

据记载,当时报考人数高达40万!而最终高中进士的仅有388人,录取率不到千分之一!

这次科考出题人是宋仁宗,主考官是欧阳修,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不过,真正让人惊掉牙的是这次科举的成材率。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宋朝

自从提到苏轼,朝堂上的大臣和皇帝都往他那里看。苏轼倒是无所谓,反正又不是说他不好。而且看评论区的架势喜欢他的人还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